2023年12月14日

涂康年 建築師 建設管理副總監

很多人認為香港需要轉型,這的確是事實,過去地價高昂,地產發展雖然蓬勃,卻間接地成為整個社會成本而窒礙經濟多元化發展。其實民生也受到高地價、貴舖租所影響,因為自由行而令到社會的需求受到扭曲,人們一窩蜂地去追捧一些能夠因遊客而獲利的行業,例如金鋪、藥房,等等⋯⋯

當時社會已經有很多人大聲疾呼,說這樣的物價,影響年輕一代的發展,更遑論能夠營造創業的氛圍,因為生活及商業運作的成本都太高,比起鄰近地方,我們的經濟效益已經受到影響。

因此,在房地產價格開始回落的當下,社會又有聲音說香港經濟不景了。與此同時,股票亦都因內地資金減退而應聲降低,人們又說香港這個金融中心成為遺址。

其實,香港仍然有她的活力所在,在大灣區內各城市,尤其是珠江口兩岸基建,將深圳、福田、珠海等地融合之際,我們的普通法、各種專業聯盟、優質的大學等等接壤全球的連繫,成為與國內與之區別的優勢。在往深圳交流的過程中,我意識到,國內過去二三十年的發展,其實香港的確是發揮了槓桿的作用,借助香港的營商智慧,令國家走上富強之途。

香港社會的上層建築,法治精神、社會分工、資源管理制度嚴密,是我們應該自豪的基石。而背後的大灣區,將會成為我們的腹地,科技發展及具生產力的後盾。尤記得20多年前,在進修工程項目管理的時候,亦都有學習到鄰近地區兩個經濟體系融合時,有互相補足及兩地物價升降的轉變,期間人民也都需要接受在融合期間,兩地收入逐漸拉近,一升一降的轉變。似乎這個現象正發生在我們的社會當中。過去10多年,在經濟衰退而美國和中國也利用量化寬鬆的方法去迎戰時,資產價格因為銀根充裕而飆升了不少,甚至乎將香港物價推展至全球首位,這其實不是健康的現象。

在筆者最近往深圳灣交流考察的過程,了解到深圳灣將成為商業與文化聚焦的新基地,有別於前海作為商業旗艦的定位。在港人漸漸北上消費的時候,香港的房地產價格自然會開始回落,過程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痛苦的,然而對整個香港社會而言,筆者認為其實香港的競爭力卻在漸漸提升,在逐步降低香港的社會成本,而港人也真正的去實踐及體驗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便利,一個珠三角大都會(Metropolitan )便漸漸地在形成之中。

涂康年 建築師 建設管理副總監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