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

涂康年建築師 建設管理副總監

筆者多年前曾經進修輔導課程,而其中一樣令我十分投入及有興趣研究的便是工作生涯規劃。

筆者當時在實習的過程中,曾經舉辦過一系列的生涯規劃體驗工作坊。當時參加者來自不同的行業。而最令筆者感到難忘的,便是一連幾次都為一班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朋友舉辦工作坊,而後來他們集結大家的力量,成立了一個自由音樂者的聯會,彼此鼓勵,彼此協助。而亦有很多朋友之後,決心放低刻板的辦公室工作,全身投入自由音樂人的領域,從此踏上一條不一樣的音樂路。筆者除了佩服他們的毅力及勇氣,亦啟發我想到,生涯規劃是一條怎樣的路。

事緣最近接受母校的邀請,返到多年前的母校,為一群中四及中五的師弟妹,透過和其他的畢業同學介紹大家的工作生涯,藉以對他們思考如何選擇發展方向作一點的分享。

當問到他們有什麼選擇的方向時,其實他們也對未來很茫然。一般而言,他們也是問及科學科、工程科有什麼分別,而純科學是否仍有發展機會。對於具體掌握行業上的發展領域的機會及責任等等,則比較模糊。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位同學,問及做研究的領域,而另一位則提及希望投身商界,算是對未來有較多期盼的了。而對純科學,筆者回應是,香港籍需要產學研的一系列發展,不能單談產業或再工業化,我們仍需在基礎科學方面繼續發展。

以筆者的經驗,生涯發展這條路,往往是走過了,回望歷程,由點成為線,進而要到達某一個知識層面的累積後,成為一個完整的知識面,最後結合其他專業的認知,才能跳躍式的建構一個立體化的知識體系。

初出茅廬的時候,由於筆者從事的建築業,是一個實用性的工作,由學院派的紙上談兵,進化到實戰的施工方案,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需要從工地實踐,從錯誤中學習,逐步了解自己筆下的一點一線在現場如何構成實體的建築。香港作為世界其中一個最密集的城市,建築工藝、工程管理、及工程學上的發展成就輝煌。而在合約、財務管理等的智慧,也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建築工程牽涉眾多人力物力,與及龐大的產業鏈結構。以筆者所見,某些大型企業,例如地鐵公司,更把我們寶貴的經驗輸出海外,投放資源為外地的項目發展注下動力。當社會成本逐漸降低,香港便能夠重新再出發,利用本身學術上雄厚的底蘊,再次結合背後大灣區腹地的產業結構,創造另一番結合灣區,前舖後居的發展機遇。

以這樣的觀點看,我看好香港下一代的發展機遇,不再只是局限於地產項目或金融業。我鼓勵孩子們都多從實用科學,或工程學等的範疇發展,未來的機遇多的是。

涂康年建築師 建設管理副總監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