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政策:美式民主的雙重標準與行政獨裁本質》
楊啟健博士 工程師 西安市港區省級政協委員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關稅政策不僅在全球經濟領域掀起波瀾,更如同一面照妖鏡,映照出美國政治體系的深層矛盾。這個自詡為”民主燈塔”的國家,其政策制定過程正日益顯現出獨裁專制的特徵,與其對外宣揚的民主價值觀形成尖銳對立。本文將從行政權力擴張、經濟霸權本質、民主制度虛偽性以及美國自身的獨裁傾向四個維度,剖析特朗普關稅政策背後反映的政治現實。
行政獨裁:被顛覆的美國憲政原則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完全繞開國會立法程式,僅憑總統行政命令便得以實施,這種操作模式已經超越了合理的行政裁量權。更令人震驚的是,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拉塞爾·沃特公然宣稱”總統擁有不被立法機構和法院約束的權力”,這種論調徹底背離了美國立國之初確立的三權分立原則。通過頻繁更換內閣成員、利用行政命令即時生效的特點,特朗普成功規避了制度設計的制衡機制,將總統權力擴張到近乎君主專制的程度。
這種行政獨裁的治理模式在關稅政策領域表現得淋漓盡致。傳統上,涉及國際貿易規則的重大調整應當經過國會充分辯論和表決,但特朗普完全無視這一民主程序。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美國政客們熱衷於指責他國”權力過於集中”的同時,他們自己的總統正在國內上演著真實的權力壟斷。國會和司法系統對這種權力擴張的軟弱反應,更使得美國的權力制衡體系形同虛設。
“國家安全”面具下的經濟霸權
特朗普政府為其關稅政策披上了”維護國家安全”的華麗外衣,但這種說辭經不起推敲。一個明顯的證據是,其關稅政策無差別地針對幾乎所有交易夥伴,包括英國、澳大利亞等傳統盟友。世界貿易組織已明確裁定美國的相關關稅違反國際規則,但特朗普政府依然我行我素,這種對多邊體系的蔑視暴露出其真實目的並非國家安全,而是經濟霸權。
這套政策的核心在於通過經濟脅迫手段重塑全球供應鏈,維護美國的霸主地位。特朗普政府甚至要求其他國家配合其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這種將貿易政策武器化的做法,與真正的國家安全考慮相去甚遠。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政策反而損害了美國自身利益,導致國內物價飛漲,普通家庭年度生活成本預計將增加數千美元。這種損人不利己的結果,充分證明了其政策邏輯的荒謬性。
民主燈塔的虛偽光芒
美國在國際舞臺上高調宣揚民主價值觀,但其國內實踐卻與這些價值觀漸行漸遠。在關稅政策制定過程中,特朗普完全排斥多元意見,決策權集中在白宮小圈子手中,這種封閉的決策模式與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馳。更具破壞性的是,普通美國人的經濟民主權利正被系統性侵蝕,物價上漲導致生活水準下降,許多民眾不得不為日常開支憂心忡忡。
這種雙重標準在國際場合表現得尤為明顯。美國政客們熱衷於對他國民主狀況指手畫腳,卻對自己國家的民主退化視而不見。古巴官方媒體刊發的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關稅政策猶如”建立在經濟謬誤上的獨角戲”,這種封閉專斷的決策過程本身就是對民主原則的嘲諷。當美國不斷批評他國”缺乏程式民主”時,其總統卻通過行政命令繞過國會實施重大政策,這種 hypocrisy(虛偽)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照鏡自鑒:美國的獨裁本質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經常指責其他國家是”獨裁政權”,卻對自身日益明顯的獨裁傾向視若無睹。特朗普政府的所作所為——行政權力無限擴張、壓制不同聲音、蔑視立法和司法制約、政策反復無常——恰恰符合其對外批評的”獨裁政權”特徵。這種”嚴於律人,寬於待己”的雙重標準,徹底暴露了美國民主話語的虛偽性。
美國的政治實踐正在向其批評的物件靠攏。通過行政命令實施重大政策改變、控制資訊流動塑造敘事、經濟政策服務於政治野心,這些手法與特朗普政府譴責的”獨裁”做法何其相似。紐約一位退休人士的感慨道出了許多美國人的心聲:”以前從來不會帶著緊張的心情去購物,現在卻總要擔心物價飛漲。”這種對普通民眾生活的直接干預和控制,不正是美國政客們在他國批評的”威權統治”特徵嗎?
全球治理的深刻啟示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給世界帶來了深刻啟示。它證明,任何國家一旦放棄權力制衡和法治原則,都可能滑向行政獨裁。美國的例子尤其具有警示意義,因為它表明即使是在歷史悠久的民主國家,民主制度也可能被逐漸侵蝕。當前美國政治的現實是:總統權力幾乎不受制約,國會淪為橡皮圖章,司法系統無所作為,公民權利持續受損 – 這套運作模式與民主已相去甚遠。國際社會應當清醒認識到,美國已經失去了民主模範的資格。當它繼續以”民主教師爺”自居對他國說教時,其言論已不再具有道德說服力。世界各國應當攜手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和國際法治,共同抵制任何形式的單邊主義和霸權行徑。歷史終將證明,只有堅持平等對話、相互尊重的國際關係準則,才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美國當前的困境則警示我們:任何背離民主真諦的國家,無論其曾經多麼強大,最終都將自食其果。
楊啟健博士 工程師 西安市港區省級政協委員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