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仲良 建築師  聯會前任會長
 

<引言>

 近年來,香港政府積極推動建築工程業界採用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技術,以提升設計效率、監工質量和日後管理的便利性。然而,這一趨勢在使用主流西方軟件(如Revit)時,卻隱含著嚴重的國家安全風險。這些軟件通常需要將大量敏感數據存儲於雲端,這使得香港的建設資訊可能受到外部勢力的監控和操控。本文將分析香港發展局在未有國家安全考量的軟件選擇下,盲目追求BIM所可能引發的四個國家安全風險,並提出四項具體建議,希望能為政府的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

 <風險>

 風險一:數據洩露

首先,使用來自西方國家的BIM軟件,極有可能導致香港的建設數據洩露。這些數據包括建築圖則、施工計劃、成本預算等,若被不懷好意的外部勢力獲取,將對香港的基礎設施安全構成威脅。根據《國家安全法》第21條,任何對香港的安全構成威脅的行為,均需受到嚴格監控和管理。因此,政府在選擇BIM軟件時,必須充分考慮數據保護的問題。

 風險二:技術操控

其次,依賴外國BIM軟件可能導致技術操控的風險。若這些軟件供應商受到外部政治因素的影響,可能會隨時停止服務或修改其軟件功能,導致香港的建設進度受到影響。這不僅會影響到項目的完成時間,還可能對經濟造成長期損失。根據研究顯示,建設延誤每月可造成高達數百萬港元的損失,這對於香港這個高度依賴建設業的城市而言,影響更是深遠。

 風險三:供應鏈脆弱

外國BIM軟件的壟斷地位使得香港的建築業在技術供應鏈上變得脆弱。若未來出現國際緊張局勢,這些供應商可能會因政治考量而終止服務,導致香港的建設項目無法正常運行。根據《建築業發展藍圖》,香港的建築業應尋求多元化的技術供應來源,以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提升行業的韌性。

 風險四:人才和專業發展的滯後

盲目追求外國BIM軟件,還會對香港的人才和專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當地的中小企業在面對高昂的外國軟件授權費用和培訓成本時,將更加被動,無法有效發揮專業能力。這不僅抑制了本地人才能夠發揮潛力的機會,還可能導致本地企業的競爭力下降,最終形成一種依賴外國技術的被動局面。根據香港科技園的數據,約有65%的本地中小企業表示在提升技術能力方面面臨困難,這將進一步阻礙香港在建築科技領域的發展。

 <建議>

 建議一:推動本地BIM技術的發展

為了減少對外國BIM軟件的依賴,政府應推動本地BIM技術的發展。透過資助本地企業進行BIM軟件的研發,為香港建立一個自主可控的技術生態系統。這不僅能夠保護數據安全,還能促進本地科技創新,提升整體行業的創新能力。

 建議二:加強數據安全法規

政府應加強數據安全的法規,確保所有涉及敏感建設數據的軟件必須遵循嚴格的數據保護標準。這包括對數據的加密、存儲和傳輸進行嚴格監管,以防止數據洩露和未經授權的訪問。此外,應建立一個專門的監察機構,定期審查和評估BIM系統的安全性,確保其符合國家安全的要求。

 建議三:建立多元供應鏈

香港政府應建立一個多元化的BIM技術供應鏈,避免對單一供應商的過度依賴。可以考慮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技術供應商合作,尋求多樣化的技術解決方案。這樣一來,即使某一供應商因政治原因停止服務,香港的建設業仍能保持運行。

 建議四:引入國安認證標籤

政府可考慮引進強制或自願性的軟件國安認證標籤,讓業界在採購BIM產品時有國安信心的保障。這樣的認證標籤可以幫助企業篩選出符合國安要求的軟件,降低因選擇不當而導致的風險,避免未來潛在的安全事故發生。

 建議五:提供專業培訓與支援

最後,政府應針對本地中小企業和專業人才,提供專業培訓與支援計劃。這些計劃應包括BIM技術的本地化培訓、資金補助以及技術支援,幫助企業降低使用成本,提升技術能力。這不僅能夠促進本地人才的發展,還能提高香港整體建築行業的競爭力。

 <結論>

 香港在推動BIM技術的同時,必須認識到其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通過推動本地技術的發展、加強數據安全法規、建立多元供應鏈、引入國安認證標籤及提供專業培訓與支援,政府可有效降低這些風險。作為一名建築師,我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得到重視。只有在保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實現香港建築業的可持續發展。

 

鄭仲良建築師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