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源律師 律師樓合夥人   盧授建築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美國媒體《美國事務AMERICAN Affairs》有一文《中國正在贏,該怎麽辦?China Is Winning. Now What?》,文章作者為Nathan Simington,曾在美國聯邦政府當過通信委員會委員,現在在一家國際電信設備公司任高級法律顧問。

續Simington長文的論點及對其點評:

其九,Simington建議美歐國家摒棄掉以往那套奉華爾街為尊的“離岸外包”“輕資產”“無限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策略,轉而學習中國的“立足本土”“重資產”“重視長期投資所帶來的未來回報”的發展模式。

點評:把短期利潤最大化是資本主義運作的方式。作者企圖改變這種做法,這明顯地,是不現實的。

對於中國工業化的成功,Simington總結了兩大原因:一是中國的銀行願意給實體產業提供貸款;二是中國在產業上仍然是相對封閉的,中國沒有把所有的工業品類都對外完全開放。中國對於休克療法從來不感興趣,反倒是一直奉行穩紮穩打的總體策略,這讓中國經濟得以平穩運行今。我們美歐國家在算賬的時候,最好也學一學中國領導層的思考方式,賬不能只算眼前的,否則長此以往肯定要吃大虧。”

點評:問題是美國跟中國的政治制度不同,經濟制度也有不同。美國的銀行是私人銀行,不可能做中國國有銀行所做的事。因此,文章作者的這些提議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其十:Simington指西方人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一直都存在一種愚蠢的偏見,總覺得人家刻意要把自己成功的秘訣藏著掖著不讓我們看,但實際上中國在這塊一直都很開放。中國的一切都是所見即所得的。

點評:文章作者說出了事實,美歐政客對中國的情況有時候是視而不見,有時候是專登扭曲,總之,他們不願意實事求是的去了解中國。

Simington指,“由於中國制定出來的經濟計劃我們都能看得到,無論我們如何看待這些計劃,它們都是當今大國競爭的關鍵所在。我們不必認為中國的經濟計劃是最好的,但我們需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有計劃總好過沒計劃,經濟計劃的存在為中國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參考坐標,也能更好地指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點評:美國跟中國的政治丶經濟制度不同。政客只求自己上台拿個人特權,他最觀注的不是解決國家的問題。在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之下,國家很難長遠規劃。

其十一:Simington指,因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我們可能不會很快在美國的大馬路上看到比亞迪或小鵬的電車。中國的新能源產業能發展得這麽好,部分原因是運氣。中國在傳統的內燃機車方面並不出色,但是電動車是另外一回事,無論是電池還是電機,中國現在在業內簡直可以說是難求一敗。但是除了些許運氣之外,中國能成功的關鍵,還是因為有所準備~建立自己的完整的鋰電池加工產業鏈。中國電車現在僅憑本國市場,就能培育出若幹令美西方的傳統燃油車巨頭震顫不已的“怪物”來,美西方在電動車領域已經不可能再覆制諸如半導體那樣的對華制裁路徑了,因為電動車的幾乎一整條產業鏈都被中國牢牢抓在手里。

點評:文章的作者Simington基本上說出了事實。中國在傳統汽車方面的確沒有優勢。但是中國轉換競爭的方式,另辟蹊徑~創新,以更適合綠色能源的發展要求,代表了未來。而美國、歐洲企業因為其傳統汽車技術領先,因此創新的動力不足,躺在舒適區賺錢,因此落後了。

Simington稱,”美西方要想重整本國的制造業,美國要想實現工業回流,那就應該多看一看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成功經驗。再工業化不是要把以前被淘汰掉的落後產能重新撿回來,而是依托產業基礎去搶奪高新制造業的新高地。別看同樣是造車,但是通用的燃油車和比亞迪的電動車完全不是一回事,未來只會是屬於後者的。如果美國再不能在制定再工業化政策的過程中做到像中國一樣有的放矢,隨便什麽制造商都給高額補貼,那麽美國的產業回流流到最後只能是流產。”

點評:美國政府基本上由2010年開始鼓勵產業回流美國,但是14年過去了,效果很小。因為美國制造業面對的綜合成本太高了。根本產生不了利潤。除非搞自動化生產,但這對促進就業沒有太多的幫助。

……

郭清源律師 律師樓合夥人   盧授建築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