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芯片四年了,有效嗎?》

 

張振鴻工程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郭榮嘉 港大工程學生

美國政府在芯片領域對中國大陸的打壓一直未停,一份來自美國商務部的內部報告卻指,在對華芯片禁令實施的這四年裡,美國不僅沒有打壓住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反而「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戰略機遇期」。

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應該是實事求是的。美國人這次不吹噓,說明了問題比較嚴重。也就是說,過去4年來美國的打壓對中國的芯片發展沒有任何影響,中國反而在不斷在突破。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6000億美元大關,預計2025年將達到8000億美元。美國策略是想要卡住高端芯片的咽喉,依靠著3納米以下制程的壟斷地位來遏制中國的發展,就可以令中國就追不上美國的水平。可是,中國由2020年就開始在成熱制程芯片領域布局,因為全球芯片市場中,28納米及以上制程的成熟制程芯片佔據了將近80%的市場份額。中國的長江存儲、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企業從2020年開始就掀起了產能擴張潮,現在可是在成熟制程芯片市場上競爭力十足。在2023年中期,中國在成熟制程領域的產能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一,市場份額突破了35%。筆者認為,中國將逐步贏得了大部分的成熟制程芯片市場。因為中國同類型的產品品質好,價格比外國同行的要低很多,因此非常有競爭力。

中國企業在這些成熟制程上實現了創新~通過改良工藝,28納米制程的芯片在很多應用當中,性能足以媲美14納米制程的芯片。中國已經在成熟制程市場構建起了完整的產業生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原材料,這些配套產業鏈都已經初具規模。筆者認為這些都是可喜的成就。

美國企圖再打破成熟制程上的中國崛起局面,但已不容易了,因為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是打不垮的。中國國內市場已佔據了全球芯片需求的35%以上。再加上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業配套體系,這在成熟制程芯片領域優勢明顯。

筆者認為,在美國的制裁,正如美國有識之士,如 Bill Gates 所預言,中國芯片企業得被逼迫去創新。其預言也實現了,中企在工藝、架構及生產各方面進行創新,這些創新讓中國芯片在成熟制程市場上競爭力強大!在科技競爭中,筆者相信封鎖永遠不如創新。美國的制裁打壓反而讓中國找到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這跟綠色能源~光伏丶電動車丶太空科技等方面一樣,中國靠自己的創新,突破了美國的封鎖,實現了趕超。

張振鴻工程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郭榮嘉 港大工程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