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
賀錦如 上市公司財務總監 廖秋銘 基金經理
中國總理李強前天,3月5日,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並稱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方面給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權。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
早在2024年初,中國大陸政府開會,指出要穩定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維護群眾的財產的安全以體現以人民為中心。其後,有針對性的具體政策不斷地落實,如,中國政府通過降低房貸利率、通過白名單政策注入扶持資金、放鬆房價及購買限制等。在股票市場也禁止惡意操控及沽空等等。經過一年的努力,大陸內地的房地產市場以及股票市場的氣氛以及表現明顯有了好轉。而內地仍然在不斷推出政策,進一步鞏固、提升這些成績。
彭博社2月24日報道,通過對中國指數研究院追蹤內地10億人民幣及以上的土地交易,其分析顯示,今年來以高於要價20%以上價格售出的地塊,佔整體交易37%,較過去兩年顯著增長。這類交易去年全年佔比為14%,2023年只有4.6%。
而今年的10宗交易中,筆者留意到,有七宗涉及中國國資開發商,包括華潤置地、中國海外發展、保利發展,以及中央企業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綠城中國。
筆者認為,盡管消費者信心疲弱,房地產銷量和價格似仍在下滑,但速度大減。而國資地產開發商對買地重新產生興趣,表明他們押注房地產市場最終會反彈。也表明了他們在積極的支持國家的政策以穩定房地產市場。
筆者看到,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下降前,其地方政府通過對土地銷售附加條件來遏制房價上漲。但隨著土地銷售減少,地方財政壓力加劇,加上國家對政策作了調整,各地方政府於是陸續通過放寬新房利潤限制、取消房屋指導價格等措施鼓勵開發商購地。這些都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因為房地產是百業之母,是最大的經濟區域,牽動著非常多的產業鏈,牽涉到很多人的工作、工資。
由於國家政策的改變,很多地產商都看到了機會。雖然土地市場尚未完全好轉,但結束了對房價的嚴格限制,一些城市開始出現對土地的激烈競標。
筆者看到,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與杭州等主要二線城市開年以來樓市行情見好,再加上這些地塊性價比較高,企業對未來預期較樂觀,這裡的房子基本上不愁賣。上海界面新聞報道稱,在春節後第二個星期,上海二手房的帶看量已基本恢復到春節前水平,相當於去年第四季度的高位水平,成交量也達到春節前水平,二手房成交價格整體持平,新房市場也開始復蘇。
另外,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中國1月新房價格下跌趨勢連續第五個月放緩,表明房地產市場正在止跌回穩。
一些人認為,國資開發商積極拿地,也有提振市場信心等非商業考慮。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出現樓市「小陽春」,但其余大多數城市還未見跡象。
筆者認為,國家的經濟方面的宏觀政策很多時候也會有政治考慮。比如美國,其當局公開表明可以從直升機上面撒錢下來救任何面臨危機的金融機構,以穩定美國的金融市場。同樣的,中國政策上面的改變也可以消除金融、房地產的風險,以保障民眾的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而房地產的復蘇,通常是一線城市先啟動,然後起龍頭作用,帶動全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回升。這是個普遍的規律,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賀錦如 上市公司財務總監 廖秋銘 基金經理 何允中香港中大計量金融學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