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7%的成熟制程芯片》

 

張振鴻工程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李君 香港科大工程系學生

韓國科技評估與規劃研究院昨天,2月23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韓國絕大多數的半導體技術已經被中國趕超。若將技術最先進國家的水平設為100%,韓國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儲晶片技術領域就為90.9%,低於中國(94.1%)位居第二;在高性能、低功耗的人工智能晶片領域,韓國(84.1%)仍不及中國(88.3%)。下面我們看看應用最廣泛的成熟制程芯片方面。

根據最新統計,中國大陸已經掌握了全球67%的成熟制程芯片生產份額。即,在全球範圍內超過六成的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設備等關鍵領域使用的芯片,都離不開中國制造。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一切僅僅用了短短三年。中國從芯片門外漢到產業鏈霸主的過程,堪稱一場翻天覆地的逆襲。而美國的應對策略呢?

筆者看到,在過去幾年,美國當局大力封鎖中國在高端芯片領域的發展,卻完全忽視了成熟制程芯片的潛力。這些芯片雖然不像5納米、3納米那尖端,但卻是各類電子產品的“神經中樞”。比如一輛新能源汽車,光是電池管理、發動機控制、自動駕駛輔助等系統,就需要幾十顆成熟制程芯片。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這類芯片的需求量也跟著水漲船高。而這部分產品 的所佔的芯片市場份額佔絕大多數。

筆者認為,中國大陸的成功一方面是可以規模化生產,另一方面是技術積累和產業鏈的完整,這令中國芯片價格遠低於外國同行。

筆者看到,中國大陸的企業,從中芯國際到華虹半導體,再到眾多的中小型芯片企業,中國正在用高性價比和穩定的供應鏈佔領全球市場。中國芯片不僅價格更低,供應也更加穩定。供應鏈的穩定性比什麽都重要,這也是為什麽日本企業寧願冒著被美國制裁打壓的風險,也要搶購中國芯片。

然而,美國一方面通過技術封鎖試圖打壓中國芯片產業;另一方面,他們卻忽視了中國大陸在中低端芯片領域的快速崛起。結果,不僅沒能阻止中國的成長,反而讓中國在全球芯片市場中掌握了更大的主動權。這就是為何美國不久前不得不從制裁名單中移除大陸的中微公司了。這家公司原本是美國重點打壓的對象,但如今卻成為全球芯片產業鏈中不可忽視的一員,這無疑是對美國封鎖策略的最大諷刺。反而中國大陸中微公司有可能向美國斷供以反制美國的無理打壓呢!

另外,筆者認為,日本選擇大陸芯片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芯片產業的產品有強大吸引力。作為全球重要的芯片制造強國,日本對供應鏈安全有著天然的敏感,而他們的訂單傾向,實際上透露出對中國芯片產業鏈完整性和技術實力的認可。可以說,中國已經是芯片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之後,美國當局又試圖通過“特別調查”來遏制中國芯片的崛起,主要是如上所述~中國在成熟制程芯片領域的崛起。但這顯然徒勞。成熟制程芯片的市場需求只會越來越大,而中國大陸已經牢牢占據先機。美國當局早前低估了這片區域的市場潛力。中國的綜合成本低以及產業鏈的完善是美國比不了的、打壓不了的。

張振鴻工程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李君 香港科大工程系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