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如上市公司財務總監 謝柏豪會計師 會計師樓合夥人
數據顯示,美企將生產線搬到越南、印度等地的成本平均增加了42%,物流時間延長了45%,82%的美國企業坦言,要找到合適的替代中國大陸的供應商非常困難。而2024年美國的通脹率再次讓人驚恐~日用品價格上漲了17.8%。
筆者認為,這些漲價背後,是美國反中政客搞脫鉤帶來的成本增加。他們口中的“安全”,已經變成了損害百姓錢包的小偷。他們似乎是自己的心理有病,壞事做得多,於是整天疑神疑鬼,害怕安全受損。
我們不妨看看一些具體事例:
其一,在科技領域。美國也需要一些中國制造的芯片。2024年第一季度,美國芯片制造業因零部件短缺,產能利用率下降了27%。
其二,礦物商品方面。2022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了一份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50種礦物商品清單,中國是其中26種礦物的主要來源國。這些關鍵原材料用於各種領域,包括能源生產、通信技術、交通運輸和國防等,對從手機、計算機硬盤、電動汽車電池,到導彈、高科技武器等各種產品都不可或缺。
其三,醫療領域。美國超過68%的醫療設備依賴中國大陸。美國制造商也面臨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其采購成本已直線上升48%,這直接導致醫療費用飆升,一個普通的CT檢查比去年貴了32%。若特朗普上台後又進一步制裁中國,中國大陸可以在這方面對美國斷供,美國找不到替代地,或價錢高很多丶品質也較劣,美國人受通脹之苦。
其四,教育領域。美國的高等教育曾是其驕傲之地,如今卻因反中政客的短視政策而被損害。中國留學生數量的銳減,使美國高校在2024年初損失了超過65億美元。美國不少州立大學不得不削減專業課程,而這些被削減的課程影響的,不只是中國留學生,更是本土學生的受教育權。
其五,機器零件供應方面。美國企業嚴重依賴中國企業采購零部件,並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制造產品。波音公司表示,目前,中國是波音所有商用飛機型號的零部件供應商,全球有超過 1萬架波音飛機的零部件和組件在中國制造。
筆者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不僅僅是世界工廠,更是整個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徂成部件。而這些部件並不是輕易可以替換的。而且脫鉤並非單向的。中國大陸也在調整策略,通過擴大內需、技術創新,逐步擺脫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中國對反制特朗普的可能攻擊已作了更充分的準備。
我們不妨看看歷史,美國過去的封鎖與對抗並沒有阻止中國的科技進步~如載人太空科技丶衛星導航方面丶綠色能源電動車方面丶無人機方面等等,而如今的脫鉤更不會真正削弱中國的發展。它只是令全球化的步伐暫時減慢,卻無法改變合作共贏的時勢。
筆者認為,經濟全球化並非單純的經濟現象,而是文明之進步。任何試圖逆流而行的行為,因其損人不利己而會失敗。
美國政府,筆者認為,一直以為中國大陸還手很輕或不還手,但之前已禁稀土提煉元素入美丶禁無人機零件入美,美國已感到痛楚了!中國的後招還多!美國反中政客真的準備好了再打壓中國大陸?與之“脫鉤”嗎?
賀錦如上市公司財務總監 謝柏豪會計師 會計師樓合夥人 周振邦香港中大計量金融學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