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船隊》

彭安國測量師 張振鴻工程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法國Le Marin新聞媒體日前有一文章《中國領先於希臘, 進一步鞏固了全球領先商業船隊的地位》  

文章指稱,作為按總噸位計算全球領先的船舶擁有國,中國,其領先地位正在鞏固。根據航運研究機構Clarkson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最新數據,中國進一步鞏固了全球第一大商業船隊的地位,並且持續擴大對希臘和日本的領先優勢。2024年底,中國商業船隊總噸位已超過第二名的希臘近3000萬總噸。

筆者看到,在前年8月,中國按總噸位計算,已成為了全球擁有最大商業船隊的國家,超越了希臘。自此以後,中國船東在船舶收購方面一直位居榜首,同時也是全球各國造船廠的主要客戶。

上面文章稱,據Clarkson研究公司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16日,中國商業船隊的總噸位為2.829億噸,排在第二的希臘的船隊總噸位為2.54億噸。但中國船東的總訂單量為4670萬總噸,遠高於希臘的3540萬總噸,這意味著中國的領先地位進一步增強了。而第三名的日本已被中國和希臘遠遠甩下,2024年12月日本商業船隊的總噸位僅為1.832億噸;而排在第四、第五位的分別是韓國(7030萬總噸)和挪威(6650萬總噸)。

筆者認為,中國政府的二十大報告當中提出了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運行的重要基礎,而海洋則是交通的命脈。航運作為現代化運輸綜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全球貿易90%以上的運輸量。中國的海運企業把握國之大者,立足主業,將國家戰略作為企業戰略布局的重點方向,把提升供應鏈保障能力作為企業使命,發揮了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服務保障功能。這的確彰顯了大國船隊的責任擔當。

筆者留意到,與21世紀初相比,中國商業船隊的增長迅速。2000年前後,中國擁有的商業船隊只占世界總量的約1/20,如今已超過1/7。過去十年,中國商船隊的運力翻了一倍多。中國在航運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實力不僅體現在船東,更體現在海事領域的參與度上。中國的造船商超過了韓國,在國際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中國港口運營商在全球範圍也擁有巨大影響力。

筆者認為,中國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強化陸海統籌合作以發揮航運、陸運、港口綜合資源優勢。作為國家海上交通運輸主力軍,中國海運企業著眼技術發展和軟硬件資源配置,主動整合優化海運、鐵路、公路、長江等多式聯運,以航運為軸、物流為線,向全球客戶提供全面、穩健、高質量的航運物流服務。並利用電商平台作用,打通物流堵點。更好地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形成了世界一流的全球化服務能力。目前,全球一體化已是十分廣泛且深入,美國近兩丶三屆政府似乎在逆此潮流而動,想割裂供應鏈及產業鏈等等,做些損人損己的事,這種行為恐怕難以持久。

彭安國測量師 張振鴻工程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馬志明香港中大醫學院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