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智成測量師 李碩華建築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過去近七年,美國在高科技方圍堵中國,並採取貿易制裁手段打壓中國,但中國大陸卻以超出美國政客預期的韌性實現了反彈,並在各領域的自主率大幅提升,也在一些方面超越了美國,例如電動車丶無人機丶光伏等等。從芯片到新能源,美國設置了一道道技術封鎖的高墻。可是,這並未阻擋中國大陸的前進步伐。

據彭博社12月的報道,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當天接受采訪時,“近年來,我們的政策確實是不與他們(中國)合作,制裁他們,可我們沒有看到結果……」,美對華制裁沒有帶來任何結果。”透露了美國高層內部對過去幾年對華政策效果的質疑。伯恩斯的坦言,也像是一種不得不承認的“無奈”。這幾年,他80%的時間投入到對抗,卻發現對抗的結果不盡人意。

實際上,Burns所揭露的問題,正是美國對華政策中的一個盲點:單純的壓制策略只會逼迫對方更快突破瓶頸。

這種制裁帶來的後果不僅影響了中國,也讓美國自身付出了大代價。以芯片禁令為例,美國的半導體公司在全球市場份額受到沖擊,同時也推動了中方加速投資半導體領域的決心。Burns還提到了一句頗為耐人尋味的話:“我們不能承受第二次中國沖擊。這反映了美國制造業的脆弱及無助。

更嚴重的是:美國的打壓也招來了中國的反制。之前,中國限制鎵銻鍺等的出口,其後銻價往上漲了230%,一噸要3.8萬美元。鎵更是一克難求,漲幅80%。鎵和銻不是一般金屬,它們在半導體、國防工業里是重要角色。美國之前總想卡中國脖子,又是芯片禁令又是技術封鎖,現在反被中國將了一軍。

另外,之前西方媒體說他們國家早就“未雨綢繆”,囤了不少戰略物資。現在看來,純屬充大。美國F35戰機、愛國者導彈,這些裝備沒了中國的稀土提煉材料,無法制造,陷入了困境!

從技術角度來看,鎵、銻的提純和加工工藝相當覆雜,不是隨便哪個國家都能做得了的。只有中國在這方面積累了多年的經驗和技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美歐國家想在短期內覆制這條產業鏈,難度極大。就算美國造出來,鎵、銻價格暴漲,勢必會推高相關產品的成本。

筆者不知道美國的政客有沒有像Burns那樣反省?或許他們認為還要加大力度去打壓中國才行!那他們繼續打壓吧!在美國霸權未解體前,中國的發展之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正是這些外部壓力,反而讓中國人更清楚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從芯片到人工智能,從新能源到國際合作,中國正在一步步突破關鍵點,逐步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和平崛起,不斷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發展作貢獻。

蘇智成測量師 李碩華建築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吳浩文港大建築系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