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鴻工程師 林沛瑩測量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李卓華港大測量學學生
美國拜登政府卸任前夕,宣布新一輪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拜登於12月2日出台新一輪大規模對華半導體管制措施,遏制中國獲取及制造先進晶片的能力。
筆者留意到,這是美國在三年內第三次出手,對24款半導體制造設備和三款軟件工具采取出口限制,並對人工智能晶片所需的高寬帶存儲器High Bandwidth Memory,HBM進行管制。此外,又有140家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包括136家中國企業丶一家日本企業、一家新加坡企業和兩家韓國企業。這四家海外企業與中國公司都有關聯。
筆者看到,華盛頓在推出這輪半導體管制措施前,美國內部也經歷了激烈的博弈,因業界擔心過於嚴苛的管控會損害美國的科技領導地位,更會失去中國大陸市場,令自己難以生存。雙方在新措施出台前進行了激烈的遊說。
中國商務部12月3日火速出招回擊~推出《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宣布原則上禁止向美出口鎵(中國產量佔全球95%)、鍺中國產量佔全球60%)等相關物項。商務部稱美方不斷泛化國安概念,濫用出口管制,中方堅決反對。中國汽車工業等協會也發聲明稱,將謹慎採購美國晶片。
筆者看到,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芯片制造的關鍵物料~鏑~數據顯示,全球99.9%的鏑都在中國。此招可讓美國的芯片封鎖計劃遭困,還讓台積電、三星這些巨頭陷入困境。因爲鏑作為稀土永磁材料的核心元素,它是高性能芯片、精密雷達、高端傳感器等技術的“靈魂部件”。英偉達的AI芯片、F-35戰鬥機的雷達系統,甚至電動車的驅動馬達,都離不開鏑。根據數據,全球99.9%的鏑都由中國生產,而美國卻在稀土資源上幾乎“零自給”。 現在中國大陸宣布對鏑實施出口管制是在精準打擊對方的“軟肋”。
筆者也認知,鎵、鍺、銻、石墨等都是戰略金屬,被廣泛用於軍事或半導體製造業。去年中國曾限制鎵等材料出口,今年9月再對此類關鍵礦物實施出口限制。筆者認為,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中國決定加強相關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十分正確。而中國在鎵和鍺的提煉和加工領先全球,其提煉和加工絕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中國幾十年來積累的技術壁壘和規模化生產能力,難被美國或其他國家復制。美國軍工行業會遭受重創,直接陷入停產危機。另外,在歐洲,馮德萊恩在最近的一次發言中透露了一組令人咋舌的數據:歐盟98%的稀土、93%的鎂、97%的鋰全都依賴中國。
公告詳細指出,將禁止上述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物項,以及石墨物項對美國出口,同時將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任何組織和個人違反上述規定,將追究法律責任。
筆者認為,相關做法是對美國此輪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的反制。因為美國政府不斷濫用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以打壓中國。因此,中國大陸採取措施反制非常正確。美國軍工等企業肯定陷入困境,因美國即使有資源儲備,也缺乏相應的提取技術和生產條件。其他國家也與美國類似。美國想通過制裁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但忽略了一個事實:中國已經在關鍵領域掌握了話語權。而路透社於上星期五(12月6日)在報道中說,中國對戰略礦產的管制開始戳中西方企業的痛點,並對他們造成沖擊。
而中國相關行業將在晶片方面去美國化,自主創新。就如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已撼動了德國、日本等傳統汽車制造大國的領先地位一樣,這樣的情況也在晶片領域重演的可能性很大。
張振鴻工程師 林沛瑩測量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李卓華港大測量學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