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啟賢工程師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李君 香港科大工程系學生

早在2010年,中國工業產值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制造大國。而當年中國大陸是“世界工廠”的標簽,更多是處於低端制造、代工生產方面。 

馬斯克Musk最近的在社交媒體上寫了一句話:“中國的發電量已經是美國的兩倍,是印度的五倍。”,引發了關注。筆者認為,Musk這句話的重點,在於中國背後那一套龐大而且完整的工業體系。因為這不只是發電量的數字對比~發電量是工業體系運轉的動力,因此這是中國大陸工業實力的全面崛起,也是對全球制造業格局的深遠影響以及中國制造在世界上的分量。

筆者看到的數據顯示,中國2022年的工業生產總量已經接近美國的兩倍,占全球工業總量的31.2%,比所謂的西方七大工業國G7的總和還多。相當於全球每生產三件工業產品,其中至少有一件來自中國。

而中國的工業體系,從原料到成品,幾乎沒有缺失。無論是芯片制造、高鐵技術,還是新能源車、電池領域,每一環都有所布局,技術也在不斷提高。

Musk的特斯拉Tesla工廠在上海的成功運營,從建廠到投產,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這令Musk有了深刻的印象~中國工業實力、效率讓全球都驚嘆。而中國供應鏈的穩定性,更是Tesla特斯拉能夠快速擴張的關鍵。

Musk在社交平台上的那句感嘆,其實是對中國制造力的高度肯定。而且不管是特斯拉的電池,還是SpaceX的火箭材料,中國工業早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美國雖然在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領域依然有優勢,但在基礎工業和制造能力上,已經被中國超越。美國雖然自2010年正試圖通過“重振制造業”計劃來縮小與中國的差距,但14年過去了,其效果有限。

中國的工業實力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質量和創新力上。工業制造力,不僅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更是國際競爭中的核心武器。以新能源領域為例,無論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還是寧德時代的快充技術,都代表了行業的頂尖水平。中國的電動車銷量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再比如高鐵,中國的高速鐵路里程已經超過4萬公里,幾乎等於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這不僅是工業制造能力的體現,更是技術創新和工程實力的結晶。

另外,筆者看到,中國在工業崛起之路上,也沒有忽略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近年來,中國大陸發展清潔能源,太陽能、風能發電量均居全球第一。這樣的“雙碳”目標,不僅是對未來的承諾,更是引領全球工業革命的新方向。

筆者認為,中國工業的崛起,不僅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全球工業格局的一次重大變革。這樣的工業實力,帶來的不僅是國產品牌的崛起,更是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Musk的感嘆,也是對中國未來的一種肯定及期望。

P. S. 各位親愛的讀者,由12月19日至1月1號是本聯會理事的聖誕新年假期。由1月2號起繼續發文,敬請留意!恭祝各位新年進步、萬事順意!

葉啟賢工程師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李君 香港科大工程系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