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強工程師 S.L.Li工程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為了打壓中國科技之發展,從2018年開始,美國特朗普Trump當局針對中國芯片企業進行制裁,到拜登Biden當局,更是推出《芯片與科學法案》,試圖通過政策補貼和技術封鎖,穩固美國的行業優勢。華為、中芯國際等中國大陸科技巨頭首當其沖,被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芯片協會SIA總裁John Neuffer日前直言,美國作為芯片發源地,過去幾十年一直占據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主導地位,但面對中國芯片產業的快速進步,美國政府的制裁政策並沒有起到遏制中國的作用,反而可能拖累自身的創新能力。

他說:”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扭轉芯片供應鏈,半導體行業需要中國。 中國是我們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們非常大的客戶群。 半導體行業非常需要中國,沒有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是不完整的。 從價值鏈(Value Chain)角度來思考半導體行業,你會發現中國的極其重要性。” 

芯片乃現代工業的糧食,美國作為芯片技術的先驅,無論是台積電、三星,還是ASML等半導體巨頭,都需要美國的技術授權。

不過,筆者看到,隨著中國芯片產業的崛起,局勢悄然改變。2023年底,中國芯片產量達到了驚人的3514億顆,進口量卻同比下降超10%。

筆者看到,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都依賴進口設備和技術,尤其是在高端光刻機領域,ASML等廠商牢牢掌握核心話語權。然而 Bill Gates所言“壓力即動力”,美國的制裁反而成為了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如華為,堅定推進技術自研,不斷突破卡脖子難題。特別是華為麒麟芯片的強勢回歸,更是打破了外界對“國產芯”技術能力的質疑。

另外,筆者也看到,中國的科研機構和高校也在奮力攻堅,如:中科院、清華、哈工大等頂尖學府,紛紛在量子芯片、光子芯片等前沿領域取得突破,為國產芯片產業輸送了大批頂尖人才。

筆者認為,現在的中國,不僅能生產出數量龐大的芯片,還能在關鍵技術上實現自主創新。才是真正讓美國政府感到焦慮的原因。美國芯片協會SIA總裁之言,不僅是一種反思,也是對當下芯片競爭格局的清醒認知。筆者也認同,制裁可在短期內給中國大陸制造麻煩,但這種做法很可能損害美國自身的創新能力。因為美國的制裁,不僅讓自己失去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故而缺錢維持研發創新。這還迫使中國企業加速去美國化。更重要的是,芯片競爭的本質,並不是“誰封鎖誰”,而是“誰能創新更多”。

筆者認為,中國大陸可憑借強大的市場需求和產業基礎,有可能在這些領域實現彎道超車。芯片競爭並不是一場零和遊戲。而是一場全球科技的馬拉松比賽,是看誰能跑得遠,中國的資金及人才會令芯片產業不斷地崛起,獨立於美國地發展壯大。

張偉強工程師 S.L.Li工程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