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電池、關鍵礦產及技術出口》

葉啟賢工程師 張振鴻工程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中國商務部於4月4日聯同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並於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這將對美國企業產生廣泛影響,因這些稀土元素用於光學激光器、雷達設備、風力渦輪機的高功率磁鐵、噴氣發動機涂層、通信和其他先進技術。

另外,早在2023年7月,中國政府依法對鎵、鍺相關物實施出口管制。這管制一實施,美國丶日本均遭殃。鎵因熔點極低的特點被廣泛應用於5G基站以及砷化鎵半導體生產。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已探明的金屬鎵儲量為28萬噸,我國金屬鎵儲量高達19萬噸,佔比高達67.9%。中國的反制措施讓美國暴露在新能源和稀土資源上的脆弱性。

面對上述局面,美國政府試圖采取應對措施,但效果甚微。美國國防部發現它的1000多個武器系統都依賴這些稀有金屬,這意味著美國F-35戰斗機的生產受影響,其高性能雷達和導彈系統也因為缺乏關鍵材料而停滯。美軍的整個武器制造體系都陷入癱瘓。這種情況讓五角大樓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所以我們看到特朗普急切地大叫要烏克蘭的稀土礦。

筆者認為,美國或其他地區雖然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但其稀土提煉技術嚴重落後於中國。而鋰電池的生產,盡管美國有鋰礦資源,但其加工技術依賴於中國的核心專利,沒有技術支撐,鋰礦不能利用。美國政府曾提出「礦產獨立」計劃~通過國內礦山開采和技術研發實現供應鏈自給。然而,這一計劃至少需要15年的投入期,以及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因此,徒勞無功。

筆者留意到,隨著中國正極材料企業跟隨下游電池廠商走向海外市場,在海外設廠已成為趨勢。然而,部分歐美國家可能在吸引電池相關企業投資時,要求共享核心技術,這無疑對中國自主技術構成潛在威脅。

於是中國商務部於年初在《中國禁止出口丶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調整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提到要限制電池及關鍵礦產技術出口,而提出了對生產技術實施管制。

日媒《日經亞洲》日前報道稱,預計中國相關部門將很快落實新的限制措施,以鞏固相對於美國的競爭優勢。筆者認為,中國在一些關鍵金屬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美國將在下一代軍事和經濟技術方面落後。而此次出口管制的核心在於針對電池和半導體產業至關重要的關鍵零部件生產技術。

另外,麥肯錫咨詢公司2023年報告稱,未來10年全球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將飆升,所需的千兆瓦時數將從2022年的約700增長到2030年的約4700。稍早時候,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全球知名電池材料咨詢公司基准礦業情報機構電池原材料主管亞當·韋伯告訴路透社,中國的提議將幫助其保持對全球鋰加工「70%的控制權」。CNN稱,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生產自己的電池,並正在積極向海外擴張。全球最大的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佔據了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40%。國際能源署指出,美國自2022年實施電池生產稅收抵免以來,但整體而言,美國國內電池組件制造能力進展較慢,大多數陽極和陰極需求仍然依賴進口。

前面已提到中國早已對稀有金屬等資源性產品實施了嚴格的出口管理。如今,中國將管制范圍擴大至中國具有技術優勢的領域。筆者認為,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維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決心。

中國這次限制礦產及技術出口,對全球產業鏈帶來的沖擊像地震~直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讓很多美國軍工等企業措手不及,因為他們長期依賴中國的技術和原材料。電池帶來的影響很大,而那些核心生產工藝就更重要。現中國直接對他們斷供,他們就陷入了生產困境。這是對美國特朗普當局惡意打壓中國所采取的反制政策措施,完全合理合法。特朗普政府將會或已經發現,他們的招數基本上都沒有用了。

P. S. 各位親愛的讀者,由4月14至24號是本聯會理事的復活節假期。由4月25號起繼續發文,敬請留意!

葉啟賢工程師 張振鴻工程師 建築工程公司董事  黎志豪武大香港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