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

彭安國測量師 林志文醫生彭安國測量師 林志文醫生

澳大利亞的前總理基廷Paul John Keating以前出版了一本書,說美國當局或者那些反華人士之所以針對中國是因爲中國不服從美國的意志,堅持走自己的路。這是對美國全球霸權的一種挑戰。這說到問題的關鍵點上了。美中的矛盾根本就不是價值觀的問題,而是美國想稱霸,但中國又不服從美國霸權的問題。因此,美國當局五丶六年前就主動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科技戰,一直持續到現在。

在上面現實背景下,現已去世的Henry Kissinger,去年7月份,他百歲高齡,最後一次對中國進行了訪問。而Henry Kissinger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去年10月24日出席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坐在輪椅上的Kissinger總結自己的一生中“一半時間都在為美中關系工作”,他再次強調,美中之間的和平與合作至關重要,符合兩國和世界的利益。這是他最後的公開呼籲。過去50多年來他先後100多次往返在中美兩國之間,為中美相互溝通、彌合分歧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知道,美國對中國的施壓沒有什麼效果,最近拜登才改變了一點點態度。緩和了一下美中關系。

在歐洲,日前法國Jacques Delors Institute發布報告,認為借助中國實現自身發展壯大是歐盟必然選擇,呼籲歐方在“去風險”問題上牢守理性底線,奉行更加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加強能源、綠色、科技等各領域互利務實合作。這就是歐洲的理性的聲音。反映了歐洲有識之士對發展中歐關系之意願,也表明中歐關系有較好的民意基礎。

中歐是合作共贏的夥伴,不是對手。一些人受美國政客反華聲音的影響,片面強調中歐是對手,卻刻意忽視中歐之間的合作面,鼓吹對中國去風險丶降依賴,這種錯誤對華認知對中歐關系形成破壞,不符歐中雙方的利益。

筆者認為,世界上最需要去掉的風險是~維護霸權下的政治攻擊丶對抗及保護主義。中歐都是全球產供鏈的重要環節,是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

美歐及中國都應保持開放合作,而非築墻丶對立。應為雙方企業營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推動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為世界的穩定性和確定性提供能量,達到合作共贏的最好結果。否則,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因此,筆者希望美國以及歐洲理性的聲音能夠發揚光大,佔據主流。

彭安國測量師 林志文醫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