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

李文舜醫生 陳志怡資深護師

香港歷年移居海外的人比較多,因為港府不取消其永久性居民身份,他們只要持有香港身份證,就可返港接受公營醫療。

醫護界留意到有移民回流醫病趨勢,且不少涉及癌症等重病。筆者同行丶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宇聰醫生指,回流治療的有鼻咽癌、EGFR突變型肺癌病人。也有來自歐美地區丶泰國、印尼等之港人回港,抽針確認病灶及治療方向後,再返東南亞醫院跟進。

筆者留意到,回流醫病現象已持續多年,部分返港者在私院作前期治療後,會再轉介回本港公立醫院。統計資料也顯示,醫管局治療癌症患者負擔逐年遞增,2022/23年度開支近14億元,較6年前增加超過一倍。公院有為數不少患者為早年移民,或與香港沒有顯著的居住聯繫人士,也有退休公務員。有公院前線醫護因需向外國醫療機構索取患者病歷,而察覺到回流港人在公院治療趨勢。當中除長者外,也有一些40~50歲壯年人。香港養和醫療集團之同行也指出,確有一些移居海外港人冀返港就醫,其質子治療中心啟用後,也有癌症患者專程從海外回港治療。

筆者的同行丶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會長郭寶賢醫生指出,臨床上相關病人以居加拿大、年逾五旬者佔多,多涉癌症。另部分複雜或晚期的肺癌、淋巴癌和塞腸病人,在海外未必獲積極治療,也要回流;另外,不少人返港探親順道做內窺鏡、磁力共振掃描MRI等檢查。筆者也留意到,本港治療鼻咽癌、肝癌、膽管癌等屬世界前列,外國醫生也會勸當地港人返港醫治。

目前,港府未有正式統計移民人口,按入境處數據,全港現有684萬人已換新智能身份證,只佔需換證的804.7萬人的85%. 因爲移民者日後仍可回港更新證件,可見,回港治療疾病的潛在人口很大。

筆者認為,讓移民者承擔一定醫療成本會較公平,惟劃線存在不少困難,如離港年期難清晰劃分。另外,在內地養老之港人,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大環境下應與居港無異,但社會或有不同聲音。不過,筆者認為內地養老是兩地互利合作的措施,故不應被視為移民,他們的福利與居港之人應該無異。

筆者認為,我們要考慮的是,持有外國國民身份、長年定居海外且只在外國交稅的人,可否與港人同等使用香港醫療服務?任何其他國家地區均不會允許離開十多丶二十年的人續享本地人之相同福利。本港沒有限制雙重國籍,劃定移民身份,但公立醫院現補貼港人九成治療費用,向非本地居民收費確可收回成本,會較為公平。政府部門須作大數據分析,識別不公平使用本港醫療資源之程度有多嚴重,避免本港資源遭濫用。

李文舜醫生 陳志怡資深護師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