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

涂康年建築師 建設管理副總監

現今的香港,問題處處,而政府回應的力度,也着實有些強差人意。從多方面涉及民生的事,政府應要有能找到問題核心的能力。

先從另一觀點跟大家談談。心理學中,有所謂冰山理論。大意是說,我們平常看到一個人的問題,往往也是先從行為觀察,而在處理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往往仍是不着邊際。例如處理孩子的行為,包括上課不留心,或態度散漫,或低效能等等。若只着眼於方法,how to do,往往解決一個問題亦再會產生另一個問題。這好比只是看到水面上的浮冰。

然而,往下找,原來行為的背後,是基於一些感受,而這個感受更源自於更深層次,對個人的價值觀,自信心建立是否足夠等等。再找下去,便是個人價值建基於是否有足夠的自愛,被愛等等。

在心理學層面如是,其實在處理工程技術問題,也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problem diagnosis )。有理論說要問七次「為何」。這和上面提到的心理學角度,也是同樣的原理。看到表面發生的問題,問到原因後,再往上推,直至推到問題核心根源所在,才能罷休。

就以近期一連串的事件,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端倪。

政府處理違例泊車,只採取檢控抄牌,但事實上,社會可能也沒有足夠的停車位。而往上去推,可能我們建築界沿用多年的planning Standard and guidelines ,針對停車位與建築樓面面積比例,是否有更新的需要呢?屋宇署對停車場是否需要計算建築面積,有沒有放寬的可能性呢?香港的路面,是否足夠,與汽車數量發牌是否成正比例呢?說到這裏,問題核心漸漸出現,其複雜性也超乎本篇所能覆蓋了。

提到汽車,很多朋友都轉用電動車,而政府也加大力度,在若干年後停止發牌給汽油舊式車輛。然而,不知政府有沒有預視,一些大型但樓齡頗高的屋苑,是否能夠有足夠的總體電力供應,應付新加增的充電樁柱,若不及早與電力公司商討,涉及增加地底電纜的容量,變壓器的功率,連基建都做不到,轉用電動車也是空談。

另一事件,一位爸爸上班後,媽媽帶着三小孩,因為情緒突發,需要暫時離開家庭放空,為免影響孩子。而孩子恐怕媽媽有危險,報警求助,而媽媽卻被檢控。暫且不討論這是否觸犯法例,但背後問題是,社區有沒有足夠的支援,供有需要的家庭,可以在緊急或需要時,暫存寄托孩子呢?社會是否有足夠的支援給養育孩子的家庭呢?

另一城中熱話,便是垃圾徵費。報章提到沒有妥善預備足夠的處理廚餘設備,及代替塑膠餐具的替代品。其實環保署 多年前便已建設了O Park,是處理廚餘的好設施。運作多年,只可惜政府推展的力度不足夠,只處理少於每日全港十分之一的廚餘量。這是為何呢?是試驗性質,抑或只是做了便當作完成任務呢?

另外一個政府剛提出的議題,便是30年樓齡,便需要強制驗樓。其實屋宇署多年前便已有這個計劃,而香港的樓宇日漸老化,間或亦曾發生石屎剝落擊傷途人的事件。其實問題已刻不容緩。然而,把責任下放給小市民之前,政府亦要審視社會是否有足夠資源,例如一些沒有法團的舊唐樓,正正可能是最需要解決的,卻也最缺乏資源。如何進行?也要看看政府的力度,是否先執法,解除隱患,以整體社會利益,拉上補下,加快處理的力度。這也要看政府的智慧了。

最後一項,是筆者的建設工地,原本半年前已初步取得政府支持,在工地上設置輕能發電裝置。然而經過跨部門審視又再審視,到今天仍然等待不知哪一個部門的安全考慮,仍未能落地。

說了這麼多,筆者想說明的是,問題的出現,非一日之寒。如果只着眼於表面的問題,只是撲火,十分忙碌,卻不見成效。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若政府不解決十年後的問題,五年後的問題,這只能每天解決明天的問題,忙過不停,卻永遠不着邊際,問題越演越烈。

現今政府分工明細,這是成熟社會發展的必然,亦是香港過往行之有效的基礎,值得欣賞。只是,現今社會變化速度頻繁,問題層出不窮。若各部門只仍死守國各家自掃門前雪,政府效能只見日益低下。因此筆者大膽提議,政府可以參考工程項目管理的角度,要有始有終,以有限的時間解決大量的問題,並以決心,逐一建立行動清單,以較高的視點,抓着不同的部門應對問題。這才能真正是以結果為目標。

涂康年建築師 建設管理副總監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