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

李碩華建築師 吳浩文港大建築系學生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於6月3日發表了一篇文章《印度永遠不會完全成為西方所希望的那樣》。文章指,近年來,美國及其盟友對印度的討好旨在抵消中國的崛起,企圖讓印度彌補西方的軍事實力衰落、經濟疲軟、工業競爭力下降、人口老齡化和社會政治分裂,這是一種笨拙的嘗試。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戰略上來說,這種基於“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簡單假設都不合乎邏輯。

筆者認為,上面的說明主要是對美國而言,符合事實。其軍事實力衰落、經濟疲軟、工業產能已是大降,其競爭力也弱,社會政治分裂… ,這些都是美國面臨的重大問題。但是,美國政客依然以為印度人看不到這些,印度人是傻瓜。

文章稱,按購買力平價,中國GDP十年前實際上已超過美國。而印度的GDP還不到中國的40%,無法取代中國成為重要的全球增長引擎。誠然,近年來印度的增長率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但是,印度GDP的增長並沒有反映出市場實力的增強,其增長更多是疫情影響消退,以及政府對基礎設施大量投資的結果。印度令人不安的問題包括不斷增長的公共和私人債務,還有反覆無常的經常賬戶赤字。裙帶資本主義、層出不窮的商業障礙和持續腐敗都是有據可查的問題。事實證明,將制造業搬到印度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非易事。盡管印度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低2/3,但這並不能彌補印度低下的教育水平、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等問題。盡管如今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但印度的勞動參與率僅為55%,因為僅有約1/3的印度女性工作,而中國女性的這一比例接近2/3。實際上,印度也無法取代中國作為西方產品市場的地位。即使印度政府不對進口持懷疑態度,僅為中國1/5的人均收入水平也限制了印度的需求。

筆者同意作者上述的見解,印度的綜合成本其實比中國高。美國英國等反中政客的政治願望難以壓制經濟規律的作用。

文章稱,與印度開展防務合作也相對不切實際,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每況愈下的形象即是例證。印度軍隊規模龐大,但缺乏足夠訓練和裝備。印度武器庫以俄制武器為主,降低了互操作性。印度還必須處理國內持續的矛盾。

筆者認爲,這位日本作者比較客觀,願意說出自己的其實想法及事實。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的形象的確每況愈下,對中國沒有其預期的威嚇力量。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的實力不足,已嚇不了中國。多幾個小兄弟,作用不大。

此日本作者指,印度無視美國和歐盟的制裁,成為俄羅斯打折石油的最大進口國,其中大部分石油被提煉和再出口,獲取了可觀的利潤。筆者認為,這反映了事實,說明了印度的獨立自主,有自身的不同於美國的戰略利益,堅持不受美國左右。

文章稱,西方無法通過與印度捆綁在一起來避免面對中國實力增長的現實。如今讓美國癡迷的單極世界已經成為過去。新興的多極世界並不完美。但是,沒有合作與共存,就無法解決氣候變化、資源稀缺和軍事對抗等迫在眉睫的生存問題。沒有中國和印度的參與,減少全球碳排放的努力就將付之東流。植根於過時的世界觀,西方對印度的討好可能會以痛苦而告終。

筆者認同作者的看法,他比較清醒,能認識並指出令人不快的現實,知道美國霸權還能持久的世界觀已是過時了,各國應該合作應對人類面臨的問題很重要。其作者有這些看法,真的很難得。

李碩華建築師 吳浩文港大建築系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