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

李文舜醫生 陳志怡資深護師

據“德國之聲”報道,從15世紀到19世紀,至少有1250萬非洲人遭遇奴隸貿易,還有人估計這一數字為2000萬或3000萬。那些在殘酷的航行中幸存下來的人,很多被賣到美洲地區,在不人道的條件下辛苦勞作,為奴隸主賺取巨額利潤。奴隸貿易由英國和葡萄牙主導,美國、西班牙等國也參與其中。

近年來,此前遭受殖民的國家要求歐美歐國家殖民者作出賠償的運動不斷擴大。非洲聯盟(非盟)和加勒比共同體(加共體)在11月16日舉行的奴隸制賠償問題峰會上,決定設立全球賠償基金,尋求讓西方國家為殖民剝削、奴隸貿易等“歷史性大規模罪行”正式道歉並賠償。“現在是非洲獲得賠償的時候了!

國際法院法官Patrick Lipton Robinson最近發布的一份關於美洲地區奴隸制賠償的報告得出結論,全球奴隸貿易帶來的經濟影響可能高達131萬億美元,其中包括奴隸貿易期間以及之後給被殖民國家造成的損失。根據這份被稱為“戰鬥報告”的文件,在奴隸貿易賠款中,美國應賠26.8萬億美元,英國應賠24萬億美元,葡萄牙應賠21萬億美元。

《紐約時報》去年8月曾報道稱,加勒比國家賠償組織呼籲歐洲各國政府支付500億美元的賠款,而這“僅僅是一個起點”。一些此前被殖民的國家提出了自己的索賠要求。牙買加要求英國賠償106億美元,這相當於英國購買奴隸的費用。布隆迪要求德國和比利時賠款430億美元。

今年7月17日至18日,8年來的首次歐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拉共體)峰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此次會議最終變成了一場對西方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持續數百年殖民統治的控訴。

今年9月,加共體要求一些歐洲國家為在大約400年時間奴役1900萬人的罪行道歉並賠償33萬億美元。這些僅僅是今年舉行的幾次會議,而近些年來,此類會議並不少見。

此前,索償聲音小是因為很多加勒比國家和非洲國家高度依賴歐美,在外援和經貿方面有較強的依附性,沒有給歐美帶來強大的壓力。


而現在,索償聲音大了,原因有:

一丶美西方實力相對下降,一些殖民時代的前宗主國在非洲“節節敗退”,而發展中國家地位不斷上升,“全球南方”國家越來越希望在國際社會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二丶美歐頻繁以人權議題為武器,大搞政治。在國際輿論場上的不斷營銷使美歐自身遭到反噬:既然這麽喜歡談“人權”、說“民主”,那就談一談前殖民國家對非洲人民曾經犯下的罪行。

三丶非洲等需要破除歐洲中心主義帶來的影響。前殖民國家道歉有助於非洲國家治愈歷史創傷,獲得歷史和文化自信。

四丶非洲等一些國家資金短缺、安全失控、經濟停滯。非洲也希望通過索賠的方式倒逼發達國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支持非洲的經濟社會發展。

索償困難之處有:

一丶由於時間久遠,奴隸貿易具體的肇事者和受害者難以確定,對奴隸制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評估極其困難。

二丶這段殖民歷史是西方文明的黑暗面,曾遭受殖民的國家要求經濟賠償實質上也就是要求西方國家將其黑暗面公開化,而現在西方國家只想盡快甩掉歷史包袱,不願意承擔賠償責任。

三丶由於奴隸貿易是很覆雜的歷史問題,賠償本身可能使關於非洲歷史的討論進一步覆雜化,甚至被國際輿論裹挾,這些風險帶來的影響恐怕會超過賠償本身。

四丶西方國家對於殖民問題,它們逃避責任,不承認殖民歷史給相關國家和地區帶來的災難。認為這是歷史問題,與現在無關。

今年9月,聯合國發布了一份關注非裔獲得補償性正義的深度報告,敦促各國展現強有力的領導和政治意願,解決奴役、販奴貿易和殖民主義的長期後果。

P. S.  各位親愛的讀者,因12月25~30日是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的聖誕節假期,將暫停發文6天,敬請留意。在此,本會恭祝各位讀者聖誕新年快樂!

李文舜醫生 陳志怡資深護師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