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

涂康年建築師 建設管理副總監

最近,建築業意外頻生。無論是政府,又或者行業的從業員,每每立即亡羊補牢,檢視同類型工作的危機所在,這是無可厚非,亦是應做的事。然而,個人認為,危機往往隱伏在視而不見,或在恆常運作下,因施工步驟漸漸熟悉的情況下,最易發生。 

在重複性的操作下,人的精神很容易會鬆弛下來,並且失去了警覺性。在日常生活中留意   b到的情況,便是對於一些熟悉的操作,好像進入了全自動化,例如一邊看手機一邊走路,一面駕駛又一面傾電話,若然沒有什麼大事出還可以。不過對於精密的建築工程,施工中的操作,若然前線職員也因為重複的操作而降低警覺性;又或者中高層的管理人員,對於日復日的專案報告,前線匯報習以為常,而沒有從中留意到潛伏的危機,問題便可真大了。

話說回來,過度的警覺性亦非好事。在心理學中,過高的警覺性會產生焦慮不安、甚至到達驚恐的情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以為是大禍臨頭。這是另一個極端。

因此如何在兩者之間達到平衡,而且是能夠永續、可持續地令自己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下,便是一大學問。

對於如何從過度緊張中,降低心理負擔,又或從沉悶而喪失動力及警覺性之中,重新找回應有的動力⋯⋯利用每天讓自己放空10分鐘,從靜默之中,重新讓自己的理性思維與潛意識對話,重新感受自己的感受,這是一個維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在從事高度緊迫的工程、以及高度密集、處理大量資訊、每天需要作大量溝通的管理人員,留意自己的精神狀態十分重要。無論是過度緊張、或處於精神繃緊而缺乏彈性的狀態,又或是過度輕鬆,喪失了警覺性,都要每時每刻提醒自己警惕。

毎每收到一個問題,可以問自己,若自己覺得煩厭或想逃避,最好不要立即嘗試處理這個問題,而是深呼吸一下,冷靜下來,糾正自己心情,才逐步的去了解並嘗試解決。就好像齒輪的運作,太過鬆弛,機器不能順暢運作,但是缺乏潤滑劑,也一樣行不通。

因此對自己的心靈保持警覺,並非只是心理學家的專利,作為一名日理萬機的項目管理人員,也同樣需要。

說回文章起首提及的工業意外。某些機構已經實行工人扣分制,若觸犯安全隱患,再扣至一定分數後,便不能再繼續工作。雖然如此,仍然意外頻生。筆者有數點建議:

1. 層層加馬後的安全措施,仍然停留在文件上,或程序上的管理。安全意識,卻需要從心出發,並到達工人的層面。

2. 安全隱患,往往源於對所涉及的危機認知不足。而工人在變化多端的場地,着實唇齒相依。不過技術上,每一個工人卻未必知道或了解自己行為背後可能對其他人產生的潛在危險。這點需要管理層對工地作全方位管理上的協調。

3. 讓進行具風險工作的工人或管工,直接參與制定施工程序。能夠讓持份者也能表達意見,能夠令參與的工人有投入感,亦能夠表達對自己切身安全有關的意見,增加工人實行所制定的安全步驟的意欲。

以個人的經驗,當工地制定拆除大型橫向支撐的扣件,負責切割並拆除扣件的負責人,建議讓工人在扣件位置上方進行切割工作,而非原本設計者所設定,用升降台在扣件旁邊施工。這樣微小的改動,讓施工的工人較有安全感,亦着實能夠減低意外產生的危險。全賴負責協調的主持人,讓施工者能夠參與會議並表達意見。而所屬工地也直接採納這個意見並付諸實行。

工業安全,人人有責。

涂康年建築師 建設管理副總監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