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鴻工程師 黎志豪武漢大學香港學生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由於勞工短缺和用人成本飆升,加上疫情後食客們對“無接觸服務”的偏好,韓國餐飲界開始引入服務型機器人代替人工傳菜。韓國機器人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韓國餐館運營著約5000台服務型機器人,較2021年增長67%,預計今年這一數字將增加1倍,達到1萬台。而去年,韓國70%以上的服務型機器人是由中國制造商生產的。
另據《日經亞洲》報道,中國服務型機器人制造商正在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2016年創立的中國大陸普渡科技公司去年收入達到1億美元,其客戶包括火鍋連鎖品牌海底撈,以及歐洲的漢堡王和肯德基餐廳等。負責人張園指該公司產品銷往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600多個城市,其中日韓、美國、德國為重點業務市場。在日本餐飲配送機器人市場,普渡的占有率達到80%。
而總部位於上海的擎朗智能科技公司,截至2022年底,售出約3.5萬台產品,其中近1萬台是跨境銷售。
服務型機器人能夠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降低人工勞動投入,它的服務類型涵蓋居家用的烹飪類機器人,也包括餐廳內使用的送餐機器人等。中國內地頭部服務型機器人制造商的主流產品包括迎賓機器人、送餐機器人、樓宇配送機器人、清潔機器人乃至醫療機器人等。
中國制造的服務型機器人為什麽能成為日韓等機器人制造大國的首選?《金融時報》稱,中國送餐類機器人的價格在1000萬韓元至3000萬韓元之間,比韓國生產的機器人便宜1/5。韓國機器人企業的相關人士表示:“餐館老板更喜歡中國機器人,因為它們更便宜,而且功能與韓國制造的機器人一樣好。”
中國服務型機器人競爭力大,一方面,得益於中國廠商有著完善的產業鏈,具備成本優勢~成本低、效率高;另一方面,服務型機器人依賴較強的人機交互和導航能力,這對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輪轂電機、傳感器芯片等關鍵零部件有一定要求,而中國在這些領域做得“又便宜又好”。另外,中國的制造業基礎雄厚,從尋源到采購再到生產,產業配套最齊全,可以降低企業面臨的供應鏈風險,從而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和可靠的供應。”
筆者認為,掌握核心技術是中國服務型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行業判斷人形機器人可能是未來主流方向,因為服務型機器人能適應各種現實生活場景,使得服務型機器人能從專用轉向通用。
張振鴻工程師 黎志豪武漢大學香港學生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